
禿頭可以植髮嗎?在韓國瑜市長當選之後,形成了一股討論的熱潮。
事實上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主要是後腦髮量的問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後腦的髮量不足以覆蓋禿髮的面積,即使做了,也不容易讓患者滿意。
禿頭的人是第幾期?
可以從圖上看到,如果禿頭(頭頂加上髮旋)的人,通常已經是第六期或是第七期了
禿頭的人少了多少頭髮?
一個人平均有多少頭髮?這是一個大哉問。答案當然不是一個單一的數字,就像有人身高140公分,也有人身高230公分。而且頭髮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一些文獻說:西方人的平均毛囊數約五萬,東方人略少,約四萬(這裡說的是毛囊數,如果是毛髮數的話,一般認為是平均10萬根。
如果是整個頭頂都光了的話,至少少了三分之一的頭髮。那至少就是少了一萬多株。
可以看到下面這個圖,如果髮旋和頭頂都少的話,可能需要的株樹會超過(6000+4800)一萬株(這還是以低密度40株/cm²來估計的)。
不過我們知道,每次植髮手術,能夠做3000株(6000根)就已經很厲害了。兩次手術6000株也會把後腦取的有點稀疏。所以要怎麼利用這6000株來讓患者滿意,術前的溝通就很重要了。

簡單講結論:
禿頭少了一萬株以上,植髮需要考慮的是怎樣以5000~6000株的數量來得到可預期的效果。如果覺得這不是想要的效果,那麼還有假髮和剃光頭的選項,都能夠有效降低視覺年齡,不是一定都靠植髮解決的。
禿頭植髮案例
術前
下圖是一位五十多歲男性,落髮達到第七 期,正面照片可以看的頭頂整個都禿了。

低頭可以看到種植區的全貌,頭頂幾乎都禿了

髮旋也禿了

評估後腦區,已經有明顯的稀疏,並且含有許多白髮,取髮區的量不算多。

第一次手術
種植區以前面為主,種植3306株。以FUE (請參考:FUE植髮與FUT植髮差別比較,該選擇哪一種植髮手術?) 取髮和這位患者的取髮區來說,已經算是很多了。

第一次手術術後六個月,這時候的生長約50%。
可以看到正面剛長出的毛髮呈現比較捲曲的狀態。

由於頭頂的覆蓋顯得稀少。

雖然已經比術前寸草不生的狀態好很多,但是卻不能算是滿意。

第二次手術
加密前額頭頂,而且包含髮旋的區域,種植2508株。

第二次手術術後一年
正面可以看到頭髮已經有了厚度。

頭頂的覆蓋還是不太夠,但是因為患者白髮,因此視覺上反差縮小,看起來比較沒那麼少。

整個頭頂已經不再光禿。

髮旋只有經過一次種植(第一次沒有種髮旋),因此比較稀疏。

兩次手術(共5814株)後,正面帶來的改變。

這個部位可以看到頭頂的改善。

整個種植區的變化。

可以看到後腦的取髮區變得更稀薄了,但是分佈上比較平均。

結論
禿頭是可以植髮的。但是因為移植數量受限的關係,手術是能夠改善的。如何能夠利用有限的毛囊株數,配合生髮藥物(口服藥以及生髮水)的使用,達到合理的預期效果是很重要的。這需要有經驗的醫師才能做得好。
和陳醫師討論
陳醫師臉書:整形外科 陳克剛醫師
線上和陳醫師討論植髮相關問題:FB messe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