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好奇,植髮手術大概要多少錢?其實這樣子問不是很明確,應該先知道需要需要植多少頭髮,2000株的手術費當然大約是1000株的兩倍。所以首先要知道大約需要植多少頭髮。
要知道應該種多少頭髮,先要知道兩件事:1.正常的頭髮密度 2.植髮手術的限制。
正常頭髮密度
正常頭髮密度當然隨著種族和年齡而不同,年輕人約每平方公分60~80個毛囊(在某些區域甚至可以到達100株/cm²,或者是每平方公分200根頭髮)。研究指出,在視覺上來說只要每平方公分有100根(大約50株)頭髮,看起來就不會覺得少。另外頭髮的視覺密度也與頭皮和頭髮的對比反差有關係。灰白色的頭髮比起黑色的頭髮,視覺上會覺得比較不禿(這是因為黑髮的頭皮反差很明顯)
本文照片的使用僅提供衛教參考

植髮手術的限制
植髮手術不管用那種方法,將毛囊一株一株取出後,以類似插秧的方法將毛囊種到需要的地方。種植需要一些距離來獲得比較好的血液循環。另外,種得太密也會導致種下去的時候,旁邊之前種好的被擠壓跳出來(就有點類似擠粉刺那樣),時間上花得更多,卻不一定有好的毛囊存活率。所以陳醫師一般一次植髮以每平方公分不超過60株為原則(有特殊需要時,種植更密雖然做得到,但是花費的時間會多很多)。
另外東方人植髮手術,一次最多3000株左右,正常6~8小時2000~2500株沒有問題,可是隨著時間拉長,疲勞度(醫師和客人都一樣)增加,能夠取髮地方越來越少,種植越密毛囊跳出來的機率增加,還有麻藥減退和出血的問題,速度上也會越來越慢。所以估算髮量的時候,除非客人的取髮區密度很高,我估算植髮量的時候,通常一次也不會超過3000株。
下面的圖表是國際植髮學會對植髮醫師的問卷調查,可以發現一次手術做到3000株的,僅佔7.5%,這個統計還包括切頭皮 FUT的方式。可見FUE做3000株已經是非常多了¹。
下面圖示每平方公分種植的數目。
在一些特別的情況下,可以把每平方公分的株數加超過60株,但是這常常需要使用比較小的鑽頭如0.8m,或是需要把取下的毛囊單位儘量切割成一根的(因為兩到三根的毛囊單位,因為比較粗,通常不容易種得那麼密),這種密度通常適用在髮線部分。
通常接受植髮手術的人,其他區域的毛囊也不是那麼密,加上後面供髮區的量也是一個問題,所以不見得要把密度拉得那麼高。
想要達到前面所提到的每平方公分60~80株以上,通常需要兩次手術。但是根據國外的研究,接受一次植髮手術就可以達到97%的滿意度。
需要種多少?
網路上可以查到一些簡單的圖表做大略的推估,但是這當然非常不準,你們可以看到這個估計差異非常大,實際上還是以測量為準。
另外一個估計,可以看到差異其實還滿大的
知道了正常頭髮密度和植髮手術的限制後,就可以合理推測出需要種植的髮量。目前陳醫師在完全沒有頭髮的區域,需要的種植量以每平方公分50~60株來估計。而稀疏但仍然有頭髮的區域,以一半35~40株來估計。
實例
可以用尺測量想要種植的面積,或是用保鮮膜來估算。先在保鮮膜上描出需要的面積,然後放在一公分的方格紙上估算面積。
這位先生有一小塊頭皮不長頭髮,約3平方公分。因為不是雄性禿的關係,這個地方可能需要種到60~80/cm2,密度才會跟旁邊比較接近。所以大概需要180~240株。
這位先生大約是Norwood class VI 或V,不需要去查表(因為查表也差很多),將需要種植的區域畫出來,用保鮮膜轉印。再以一平方公分的方格紙來大約估算面積。可以看到下半部髮線部分的M型滿明顯的。而上半部也就是頭頂部分雖然比較稀疏看得見頭皮,但是仍然有一些頭髮。前半部分估計50cm²×50株=2500株,頭頂部分估計50cm²×30=1500株。合計約4000株是接近(還是低於)正常密度估計量。當然髮線最前面1公分也可以估計得更高到60株/cm²,但是也要考慮後腦可以取的量還有手術的時間。如何合理的分配種植的密度,需要患者和醫師做詳細的溝通。
完整案例過程請參考: 植髮治療M型禿以及頂禿
手術中的照片,因為預算的關係,植了2600株(經變色處理)可以看到前面髮線的密度較高,頭頂的密度較低。
術後七個月可以得到如下圖的效果
經過以上兩個例子,想要植髮的朋友應該知道自己大概需種植多少株頭髮了,雖然有一個範圍,可是大概的估算可以使用這個方法自己評估,再和醫師討論。
參考資料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air Restoration Surgery: 2013 Practice Census Results
和陳醫師討論
陳醫師臉書:整形外科 陳克剛醫師
線上和陳醫師討論植髮相關問題:FB messe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