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頭髮密度
亞洲人(Asians)的頭髮密度比西方人低,一般認為亞洲人正常的頭髮密度在每平方公分60~80株間(約120~160根)¹。
植髮種植密度
許多醫師的植髮種植密度估計值在每平方公分70根(約35株)。這個數字來自西方的教科書。但是這樣的種植密度在東方人是偏低的。為什麼呢?因為頭髮的多寡其實有兩個面向:第一個是頭髮的體積,第二個是髮根和頭皮的反差。
許多醫師錯誤的以為東方人的頭髮比較粗,頭髮的體積比較大,所以可以用70根(35株)的密度來種植。但是這是錯誤的,因為亞洲人黑頭髮黃皮膚,髮根和頭皮的反差大,如果以每平方公分70根(或是35株)去估計,會覺得頭皮的顯露性很高。例如下面的這個其他醫師的植髮案例。(完整案例請看: 植髮失敗修復專家陳克剛醫師 台北二次FUE巨量植髮案例分享)

陳醫師近年來漸漸提高種植的密度,最後發現可以種到每平方公分60株(約120根),效果好,又不致於造成毛囊存活率下降。(完整案例請看: M型禿髮線後退植髮 陳克剛醫師台北植髮案例分享)

而少數頭皮條件比較差的患者(二次以上手術)或是菸癮很大手術前後無法戒菸的人,目標種植密度就會略為下降到每平方公分50株(約100根)。但是不管是每平方公分50株或是60株,這都比一般的植髮醫師估計值來的高。手術後的效果當然也更好。
高密度植髮 植髮手術案例分享
高密度植髮 植髮手術前
這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因為雄性禿的關係,髮線後退非常厲害,只能用後方的頭髮留長來遮掩,但是兩側的部分仍然不時顯露出來。這種遮禿髮型,其實還是免不了給人禿髮的印象。

將瀏海撥開的話,可以發現髮線已經很明顯的後退,露出光亮的前額。

低頭可以看到落髮區域的全貌。除了明顯的M型,其實中間部分也開始稀疏,出現髮線後退的現象。

右側看來,可以看到額角部分都空掉了,髮線顯得非常的高。

高密度植髮 植髮手術後
可以看到髮線部分的高密度種植,手術採用 寇約翰植髮共種植2800株,6924根(平均1株2.47根),株數的計算根據 種植面積 和 密度 而定。手術時間六小時半。可以看到密度是相當高的,幾乎沒有多餘的空位。

2020年03月28日手術紀錄
高密度植髮 植髮手術後三個月
手術後三個月,可以看到整個種植區出現短細毛,前方隱約出現一道髮線。這個時期約達到30%的生長。

高密度植髮 植髮手術後一年
手術後一年,植入的頭髮已經長齊,可以看到濃密有光澤,存活率相當高,並沒有發生像其他醫師聲稱會有毛囊壞死的情況。(反倒是低密度種植不滿意度比較高)

對比可以看到植髮手術有效的降低額頭的高度,由於採取高密度種植,髮線濃密而且自然。

將頭髮放下來,可以看到髮量明顯上升。髮流也十分自然。

不會再有露出頭皮的情況,正面頭髮也有了厚度。

正面髮線高密度種植的結果,髮線濃密且自然。

手術前後正面髮線對比,密度足夠,髮流以及髮線都非常自然。

有些人會擔心後腦取了頭髮以後會變稀疏,陳醫師都用案例舉證,不會流於空談,大家看一下術後的後腦狀況。

左圖是取髮前,右圖是取髮2800株後一年。適當的留長後腦的頭髮,一般的情形下根本不會發現差異。

結論
過低的種植密度(低於每平方公分50株或是100根),會造成術後的稀疏。一般台灣人的頭皮每平方公分需要種植50~60株(100~120根)才會有濃密自然的效果。
陳醫師的FUE手術經驗千例以上,百萬次以上的鑽取經驗,讓您的手術結果更有保障。
參考資料
- Kim, Jung-Chul. “Asian hair: A Korean study.” Hair Restoration Surgery in Asians. Springer, Tokyo, 2010. 21-22.
和陳醫師討論
陳醫師臉書:整形外科 陳克剛醫師
線上和陳醫師討論植髮相關問題:FB messe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