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而知新,本篇來回顧一下植髮手術的歷史。
全世界第一例植毛髮手術最早是西元1930年由一位日本醫師Sasagawa發表的¹,當時並不是用來治療雄性禿(因為當時的人們平均壽命不高,1930年台灣普查可以發現男性平均壽命年齡才38.76歲),而是用來治療燒傷後疤痕長不出眉毛和鬍子的情況。他當時也是使用鑽毛囊的方式來取髮,由現在的角度來看算是挺先進的。後來隨著世界和平以及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們壽命也漸漸增加。活久了,就開始出現掉頭髮的問題,隨著雄性禿的情況越來越多,治療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
本為照片僅提供衛教使用
在1945年,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皮膚科醫師Norman Orentreich執行了第一例的植髮手術。他被稱為當代植髮之父。
在後續的研究裡面,他提出了donor dominance(1952年),這是個醫學名詞,用簡單的話來翻譯,就是說毛囊在移植的過程裡面,會保持原來的特性。因此我們若是取枕部對於雄性激素有抗性的毛囊,移植到前面來,仍然保有對於雄性激素的抗性而可以持久不掉落。這個發現是現代植髮學的基礎。
由於當時他使用的取髮工具是大約4mm的鑽頭,一次取出約15~20根頭髮,後來許多醫師也這樣子做,一時之間蔚為風氣。但是這樣子的頭髮也有個很大的問題:看起來很假人工。
這是可以看出來是很久以前接受的植髮(多年後自己的頭頂掉光了),這種頭髮生長的方式又被叫做“洋娃娃的頭髮”(doll’s hair)
後來這種方式在1980年代之後漸漸的被放棄,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植一株(即一個毛囊單位follicular unit, FU)。雖然費時,但是手術的結果是比較自然的 。
到了1990年代 Bobby L. Limmer醫師使用顯微鏡去分後腦杓的頭皮。這就是現代FUT植髮(切頭皮)的開端。下圖取自他當年發表的醫學論文²。





FUT手術傷口及疤痕實例
外科手術近年來的發展,都是朝向更小的傷口,更快的恢復期去發展。基於對於微創手術的追求。2002年Rassman和Bernstein醫師發表了FUE (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單株毛囊取髮的方式。以大約1mm左右大小的鑽刀,將毛囊一株一株的取出來植入。當時由於沒有很好的設備,毛囊的斷裂率很高,手術一次能夠植入的毛囊數目也不多³。
FUE手術傷口及疤痕實例
2002當年發表論文案例下圖A為術前,B為術後九個月,間隔12天作了兩次手術才種了742株,是當時世界上的第一個創舉。不過以現在的技術觀點來看,種植數量不夠,術後改善不明顯。
但是這種取髮方式可以避免在後腦勺留下一道疤痕,取髮留下來的一個一個小洞,一週內可以自然癒合。這種優勢讓許多人投入研發更好的機器。由於科技的進步,目前一次手術已經可以做到2500~3000株。
在2010年前後,台灣衛生署也核可了幾台微創植髮FUE的機器,有韓國,法國和美國的機型,將在後面文章:FUE(微創取髮)有哪些不同的方式?裡介紹。
參考資料
- Williams, Ken L. “Current practices and controversies in cosmetic hair restoration.” Dermatologic Surgery 39.5 (2013): 797-801.
- Limmer, Bobby L. “Elliptical donor stereoscopically assisted micrografting as an approach to further refinement in hair transplantation.”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ic surgery and oncology 20.12 (1994): 789-793.
- Rassman, William R., et al. “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air transplantation.” Dermatologic Surgery 28.8 (2002): 720-728.
和陳醫師討論
陳醫師臉書:整形外科 陳克剛醫師
線上和陳醫師討論植髮相關問題:FB messe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