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髮的方式
醫學上植髮依據方式分為兩種:FUE和FUT。簡單的說就是用割頭皮得到毛囊(FUT)或是用鑽取毛囊的方式(FUE)的方式得到毛囊。
請參考: FUE植髮與FUT植髮差別比較,該選擇哪一種植髮手術?
但是植髮醫學目前還是以商業為導向,因此有很多診所會自行發明一些醫療上不存在的名詞來行銷。最為人所知道的就是“韓式植髮”
韓式植髮
那什麼是韓式植髮呢?請參考:植髮行銷術語大解析之一:什麼是韓式植髮
基本上台灣的診所如果說韓式植髮的話,大多指的是用植髮筆來做植入的動作。很多診所會說這樣才能把手術作好。可是真的是這樣嗎?陳醫師熟知台灣的植髮診所及醫師,大約有八成的醫師都是使用韓式植髮。而陳醫師最常遇到的植髮失敗也是韓式植髮。
決定植髮成敗的關鍵在於醫師的經驗值
陳醫師常常遇到患者來諮詢,第一個問題就是:陳醫師你是用韓式植髮嗎?這些人都是被愛用韓式植髮診所的行銷植入了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韓式植髮才是好的。其實植髮的關鍵在於醫師的經驗值。手術經驗值低的醫師,用哪一種方式失敗的機會都很大。
陳醫師有超過一千例以上的手術經驗,每年的手術例數在300例以上。其他醫師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很難超越我。
韓式植髮失敗二次巨量植髮重修案例分享
韓式植髮失敗二次巨量植髮重修案例手術前
這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九年前退伍的時候,他爸爸說要送他一個禮物,在台北的診所做了1700株的FUT韓式植髮手術。可是術後卻很稀疏,存活率不太好,而且隨著時間過去,植入的頭髮和其他部位的頭髮也隨著時間掉落,才三十多歲,髮量卻像是五六十歲的人。

從右側看髮線已經完全消失了。

左側的情況類似。

低頭可以看到種植區的全貌,可以看到當年手術移植的毛囊稀稀疏疏的生長。一般來說,毛囊種植的間隔不會那麼大,可以推知植入的毛囊也有相當數量的掉落,這是因為使用FUT沒有辦法挑選粗且多根毛囊的關係。
不要再用FUT,採取FUE的取髮方式可以減少植髮後的掉落。請參考: 如何避免植髮後再度掉落

從後腦看落髮的全貌,可以看到頭頂髮旋的部位落髮更嚴重。

從後方看來,可以看到還有一些毛囊可以取,不過取髮區也有部分落髮,能取的數量受到限制,而且他上一次已經取了1700株了。

第二次手術前剃髮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九年前第一次手術的疤痕。

IG術前狀態
韓式植髮失敗巨量植髮重修案例手術中
手術採用 寇約翰植髮共種植3520株,7329根(平均1株2.08根),株數的計算根據 種植面積 和 密度 而定。手術時間八小時,種植的重點是前額髮際線。地中海的部分也稍微加強。


IG當日手術紀錄
陳醫師每一例手術記錄都會上傳,讓大家知道該有的正確種植的密度。有很多人來諮詢二次植髮問我許多醫師為什麼會做出很稀疏的結果其實你自己比對前一次種植的密度就知道了
韓式植髮失敗巨量植髮重修案例手術後三個月
經過陳醫師解釋生髮藥物,這位先生擔心副作用因此沒有吃口服藥。三個月的生長其實不會很明顯,有些部位有零星的毛囊炎(流血的地方是痘痘擠破)

韓式植髮失敗巨量植髮重修案例手術後六個月
手術後六個月的生長已經很不錯了,他非常的高興,和第一次的手術完全不一樣。將頭髮往後梳,可以看到髮線的密度相當不錯。

對比手術前的樣貌,這樣all back的髮型才符合他的年紀。

前額髮線的密度是最重要的。陳醫師在巨量植髮中前額髮線採取高密度的種植,看起來特別自然。

手術前後的髮型年齡差距至少十幾歲。

六個月的生長頭髮長度還不太夠,等到術後一年,數量和長度都增加的時候就會有更好的覆蓋。

術後頭髮有了厚度,再也不用擔心頭皮見光了。

左側可見髮線的密度自然,髮流有利於梳油頭。

手術前後差異很大。

由於是以前前額種植為主,3520株的移植數量無法將每一個部位都種滿,頭頂和髮旋的地方必須要用前額的頭髮以all back的方式覆蓋。如果不服用生髮的藥物的話,最合適的就是這種設計。

整體的改善還是很明顯,後方比較空虛的地方就需要用髮型來遮,或是採用口服生髮的藥物。

結論
韓式植髮是目前絕大多數台灣植髮醫師使用的方式,但是植髮的成敗和使用的方式沒有絕對的關係,和醫師的經驗值更相關。
植髮要慎選有經驗的醫師,存活率高,手術結果才會好。陳克剛醫師是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從2014年開始專注FUE植髮,手術經驗豐富,是您植髮的最佳選擇。
和陳醫師討論
陳醫師臉書:整形外科 陳克剛醫師
線上和陳醫師討論植髮相關問題:FB messenger